17
07月
2019
初心不渝 青春火花丨吴喆:让读者与新闻的距离更近
发布时间:2019-07-17 发布者:红网记者

爽朗的清晨,伴随着太阳的升起,一份散发着墨香、刊载着新鲜内容的《潇湘晨报》已被送到了不少人手中。翻开报纸,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突发事件、新鲜文化资讯……一览无余。

此时,《潇湘晨报》办公楼里,编辑中心助理主任吴喆关上电脑,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他长舒了一口气,迎着清晨的阳光,走出了办公室。

2008年大学毕业,一头扎进新闻业,吴喆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12年,其中担任晚班编辑9年。从上海到长沙,从央媒到地方媒体,从本地版块编辑、特稿版块编辑,到头版编辑、编辑中心助理主任,他始终怀揣着最初的新闻理想,保持着奔跑者的姿态,一路前行。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留下了他奋斗的身影。


跨界入行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在采访中,吴喆谈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新闻理想

他与新闻行业的不解之缘要追溯于2008年,那时大四的他,跳出了本职专业国际贸易的求职圈,怀着对新闻行业的憧憬,进入了上海一家央媒,从实习生,到记者、编辑,由此开启了他的新闻职业生涯。

2010年,对于吴喆来说,是意义特殊的一年,在上海媒体圈摸爬滚打了2年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倾尽自己所学,回到家乡湖南重新开始一番事业。

一份业绩满满的简历,一个真实诚恳的求职电话,一次自信从容的面试,让吴喆顺利地进入了心之向往的《潇湘晨报》。刚进晨报时,许多朋友都建议他去广告部门,说那里的收入相对丰厚一些,他却笑着回答说,物质不是最重要的,精神的丰裕才更为重要,我很喜欢报纸编辑这个职业,这份职业能给我向上、向前的动力,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的新闻理想,让更多人在有限的文字里读懂社会,读懂世界。


突破创新

让读者与新闻更近

           


2012617日,《潇湘晨报》头版用图文解构的形式,聚焦了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荣耀时刻。


在吴喆十多年的新闻从业路上,主持、策划、参与过的重大报道不计其数,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个头版策划。

2012616日晚8点半,《潇湘晨报》4楼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吴喆和同事们一起,正在进行一场头脑风暴,紧张地讨论着第二天的头版内容。如何更好地呈现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荣耀瞬间,成为了困扰大家的难题。

这时,吴喆在大家的讨论启发下,有了一个大胆创新的想法,用制图解构的形式,在头版用大幅版面来展现这个科技的高光时刻,让更多普通读者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这次发射。想法提出后,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场头版编辑与视觉团队协作配合的倒计时接力战由此拉开。

短短5个小时内,吴喆作为当时的头版编辑,和同事们一起,通过上网查找、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迅速地搜集了相关信息,通过图文配合的形式,用5个步骤再现了长征2F火箭发射,到神舟九号飞船准确进入初始轨道的完美583秒。

也就是这次高效优质的策划,赢得了读者们的一致称赞,也让吴喆和他的同事们,在当年的湖南新闻奖评选中,荣获版面作品一等奖。

吴喆告诉记者,对于报纸而言,版面的策划时间十分有限,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如何把专业性较强的新闻,通过创新的报道方式呈现出来,变得让更多普通市民能够理解,这是他和同事们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聚焦细节

记录时代洪流里的声音与诉求

          

             


在党的十九大期间,《潇湘晨报》推出的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道之《一条斑马线的故事》。

新闻人的初心是什么?

吴喆从业十多年来,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最坚实、有力的回答。

2017年,《潇湘晨报》在党的十九大期间,策划推出了重磅系列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吴喆作为后方智囊团参与其中。

如何将宏大视野的主题报道,做得更有情怀,更贴近民心,吴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一块青石板、一条斑马线、一片樟树叶等小切口,带出长沙乃至整个湖南在城市、交通、民生建设等方面的诸多成就。于是,一组鲜活生动的时政报道,如一股清新之风,吹向了读者心灵,走进了读者视野。

吴喆坦言,一名共产党员和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从大的层面来说是为人民谋福利,往小的角度来看,就是聚焦每个个体的命运与冷暖,表达最基层民众的关切与诉求,一块青石板、一条斑马线、一片樟树叶等,就是最贴近市民生活,与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而这些也就是我作为媒体人要更加关注的新闻细节。


以苦为乐

坚守岗位十年如一日

        


深夜,吴喆和同事们正在对第二天报纸的版面内容,做最后的修改调整。


有人说,报纸晚班编辑是当之无愧的文字高手,他们深居简出,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总是在别人下班的时候开始工作,在大家进入梦乡后依旧紧张地忙碌着,那份酸涩无以言表。

吴喆却笑着告诉记者,我觉得一点也不苦,我很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一想到编辑出来的稿件能被几十万人阅读,就觉得自己十分幸运

每天下午3点走进办公室,第二天凌晨3点下班,有时为了想出好的策划,更是通宵查阅资料,这就是吴喆的日常工作状态。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性质,让吴喆很难与家人的作息同步。每次回家,妻子、儿子要么已经熟睡,要么已经去上班、上学。做晚班编辑多年来,吴喆在工作日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这也让他觉得十分愧疚。

在微信朋友圈里,我最怕看到类似这样的标题:父亲的陪伴是儿子成长关键,每次阅读到这样的文章,我的内心都会十分触动,觉得很愧疚。所以,现在每到周末,我都会抽出大部分时间来陪伴家人。这么多年来,很感恩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理解,他们没有说过很华丽的语言,但是他们却用无声的行动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漫漫新闻路,十年如一日,吴喆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

当记者问道,从业多年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吴喆笑着回答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十多年前,我怀揣着新闻理想进入这个行业,虽不是科班出身,却始终坚守毕业时的初心。当时的我,很难想象自己在这一行里,一干就是这么多年。报纸编辑工作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每天接触的东西很新,要学的东西也很多,我一直让自己保持着奔跑者的姿态,因为我知道,这一切付出都值得

 


关于出版社
ICP备案号:湘ICP备05001813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 021号 技术支持:飞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