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2月
2019
新书:湖湘廉吏竟是一群“宝藏男孩”
发布时间:2019-12-23 发布者:何莹
湖湘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孕育了一批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廉吏:有“官清赢得梦魂安”的周敦颐,有“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的左宗棠,有“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的彭玉麟……
我们借用网络流行用语宝藏男孩”来形容这一群体,如字面意思,他们像宝藏一般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才华和性格中柔软的一面可供探索,并非我们想象的“铁板一块”,他们身上诸多宝贵品质和人格精神,已远远超越“廉吏”的范畴。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湖湘廉吏》一书通过稽考、整理、研究留存至今的史籍、地方志、个人著作、家谱传记等,以通俗化、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挖掘了32位自战国时期到清末具有代表性的湖湘廉吏的事迹,还原了立体鲜活的湖湘廉吏群像。



 一个真实的搬砖故事(东晋 陶侃)


陶侃简介:陶侃(259—334),字士行,东晋庐江郡寻阳县(今湖北 黄梅)人,最初出任县吏,后任郡守、太守、刺史,都督八州军事,升为太尉,封长沙郡公。东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偏安江南,他多次平定叛乱,立下赫赫战功,但从不居功自傲,使江南地区保持了70余年的安定局面。


为平定杜弢之乱,陶侃率大军进驻长沙,曾在岳麓山结庐以居,并手植杉树,世称“杉庵”,故址在今岳麓书院内濂溪祠旁


  陶侃赴任广州刺史后,闲暇时,曾派人找来100多块沉重的墙砖每天一清早就把砖头一块块搬出室外,到了傍晚,又一块块搬回室内,天天如此反复,从不间断。下属十分疑惑,问其原因,陶侃心情沉重地说:“我辈要致力于恢复中原,收复失地,如果现在过分悠闲安乐,就会因懈怠而意志消磨。我这样做,就是为了磨炼自己,一刻也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种菜的最高境界(明 刘大夏)



刘大夏简介:刘大夏(1436—1516),字时雍,号东山,明代湖广岳州府华容(今湖南华容)人,明代名臣、诗人。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广东右布政使、户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刘大夏晚年致仕归乡,一天,有位邻居找他哭诉:其子遭人诬陷,被关在县衙大牢里。刘大夏查访得知,确实是知县收了真凶一笔贿赂后,故意陷害邻居儿子。他气愤不已,当即派人把知县请到自己住处。知县得知刘尚书有请,急匆匆赶来,刘大夏故意在菜园里种白菜。
    到菜园时,知县看到刘大夏每挖一个坑,都要放一枚铜钱,再栽一棵白菜苗。知县十分不解,问道:“大人,您为什么每栽一棵菜都放一个铜钱呢?”刘大夏一本正经地说:“不放钱怎么能活?这叫有钱的生,无钱的死啊!”知县顿时面红耳赤,马上明白这是刘大夏讽刺自己收受贿赂,断案不公,他立即回去退回了赃款,重新审理了此案。于是,无辜的邻居之子得救,真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才华和人品可以两全(明 李东阳)


李东阳简介: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湖广长沙 府茶陵(今湖南茶陵)人,18岁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 是明代“弘治中兴”的名臣,“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著有 《怀麓堂集》。


李东阳不仅是明朝中期的名臣,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他对明朝文坛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清新自然、情感真切的诗歌流派——“茶陵诗派”。明代永乐、成化年间,文坛流行“台阁体”,其特点就是以宣扬程朱理学、歌颂太平为主,文字冗长,辞藻华丽,内容僵化。李东阳批判“台阁体”,主张写诗应情感 真挚、语言自然。弘治时期“茶陵诗派”达到鼎盛。

李东阳的诗作以古乐府著名,多咏史启今,忧国悯人。他在《筑城怨》中写道:“筑城苦,筑城苦,城上丁夫死城下。长号一声天为怒,长城忽崩复为土。”《长江险》则借陈后主沉溺于酒色以至亡国,对君王进行劝诫:“长江险,天可恃。齐三来,周再至。隋兵强,竟何事。兵入城,吾有计。楼高入天井入地,生同欢娱死同避。国有二嫔无一士,回首长江如屣弃。君不见古来人和方地利,天为吴王还魏帝。”

“孟姜女哭长城”背后的故事(明 李如圭)


李如圭简介:李如圭(1479—1545),字国宝,明代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曾任江西安福县知县、广西兵备道按察使、都察院右佥 都御史、延绥巡抚、工部尚书等职。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李如圭的家乡澧州很早就有孟姜女的传说。 据《孟姜女列传》记载:相传孟姜女为秦黔中郡慈姑县人,家住嘉山和澧水之东的孟姜垸。知书达理的孟姜女遇到了心地善良的范喜郎,结婚后,范喜郎被差役押往北方修长城,孟姜女在嘉山盼了3年,不见夫君归来,于是不惧险远,翻越千山万水,来到榆林地区的长城脚下。不料得知范喜郎早已积劳成疾去世,孟姜女大哭三昼夜,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长城轰然崩塌了一段,露出累累尸骸。孟姜女咬指滴血,找到一副骨骸,血内浸入骨,正是夫君范喜郎,遂将尸骨背负回家。


     李如圭抚赈延绥之后,因疾归澧,途径西安府同官县,才得知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丈夫骨骸后,背负到同官县时,疲病交加在该县一石山下去世。当地人为其贞烈所感动,将其尸与范骨合葬,并凿石为庙,塑像以祀。据说,李如圭夜宿同官时,梦到孟姜女向他哭泣,求他念在是同乡故里,将其魂魄带回家乡。李如圭被孟姜女的贞节所感动,请人为她塑了一尊雕像,租了一只大船,在同官县的孟姜女庙祭拜后运回了澧州嘉山。李如圭经过考证并撰文赋诗,将陕西同官和澧州嘉山的孟姜女传说连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澧州嘉山孟姜女故事,在明中期广为传播,几乎家喻户晓。

 左宗棠的收礼原则(清 左宗棠)


左宗棠简介: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自号“湘上 农人”,清代湖南长沙府湘阴人,晚清名臣,著名湘军将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对于收礼,左宗棠有一个原则“于僚属馈赠,向不收受”,即便收下礼物,也要折算成礼金返还对方。一次,有位下属前来拜见,临走时留下了一个泡菜坛子,左宗棠见礼物不贵重,就同意收下了。结果,等客人走后,家人打开坛子一看,居然是一坛金子。左宗棠立即命人将其追回,将“泡菜”退还,并狠狠斥责了他一番。


    在送来的各种礼物中,有一种礼物,他会欣然收下,那就是百姓送的万民伞、牌匾以及为他庆生准备的寿幛寿联。左宗棠会悉心保存,有的还会送回老家悬挂起来。在他看来,这是百姓对他为官和治军的最大褒奖。

 最深情的“宝藏男孩”(清 彭玉麟)


彭玉麟简介: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人称“雪帅”,清代湖南衡阳县人。他创建湘军水师,是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长江水师巡阅使、兵部尚书,谥号“刚直”。


    “平生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彭玉麟一生酷爱梅花,擅长画梅,据说,这缘于他对从小一起长大的梅姑的怀念。他与梅姑青梅竹马、私订终身,但因辈分问题,未能结合,后梅姑父母将其另许他人,梅姑殉情以报。彭玉麟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并发誓要用余生画10万梅花以纪念。彭玉麟一生中确实画了无数梅花,被世人誉为“兵家梅花”。实际上,这也是他以梅明志,激励自己要有梅花般坚忍不拔、傲雪斗霜的品质。


如想深入千年历史细节,了解更多湖湘廉吏的趣闻轶事,欢迎购买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湖湘廉吏》一书。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人物以各个历史时期的湖南籍廉吏为主,同时也选取了部分在湖南为官且对湖南有重大影响的外省籍廉吏,试图通过总结这一群体的伦理品格、人文精神、治世特点,追溯湖湘廉文化的源头和内核,以传承和弘扬湖湘廉吏精神,借古鉴今,以史资政,为当下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出版社
ICP备案号:湘ICP备05001813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 021号 技术支持:飞卓网络